close

探尋無奈與無助中的深層情感

從電影『一隻鳥仔哮啾啾』看五年代鹹、苦、澀地景的歡樂喜悲

An Investigation on the In-depth Feelings beneath Powerlessness and Helplessness

Based on the Tragedy and Comedy of Salty Bitter and Harsh Landscape in the 1950’s within “Such a Life”

 

 

摘要

日治時期末期,南臺灣北門郡地區土地鹽化嚴重,土壤日趨貧瘠,而北門、七股又為大量產鹽區域,所以該地區被泛稱為「鹽分地帶」。五○年代,該地區到處充斥著鹹、苦、澀的生活樣貌,除環境困苦外,其飲水問題所導致的「烏腳病」蔓延情況更是嚴重。

電影《一隻鳥仔哮啾啾》是以蕭壠同名原著所改編。該故事是以鹽分地帶烏腳病的傳播為背景,深層描寫了當時的醫護狀況、教會人員及當地小人物間的人性與情感。

本片導演張志勇在拍攝過程中,現實生活卻遭遇了父、兄病危、攝製經費短缺等種種困難。所以本片在詮釋影像中的每一個肉體病痛與殘缺、親情緣份的生與滅、刻畫生活的窮困與悲憐,每一個影像都呈現出劇中卑微人物在貧瘠地貌裡的無助感。其實,這些鏡頭影像也都暗暗的隱藏了導演在拍攝時,將身心內外所遭遇各種現實的無奈狀況,全部盡情投射在畫面中所釋放的深層情感。

本片上映於1997年,該時期處於國片票房一片慘淡的九○年代。本文就試圖在影像文本、故事地景、導演心境等關係間,探尋本片何以能在上映之後,以小成本與小製作之姿,卻造成於鹽分地帶上映時,在「那裡放,那裡哭」的感動風潮。

 

關鍵詞:張志勇、烏腳病、鹽分地帶、一隻鳥仔哮啾啾

 

出處:2013設計教育與產學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

會議時間:2013.12.12

會議地點:中原大學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